不到最后一秒绝不缴械的德国人终于彻彻底底地投降了,他们无奈地接受了自1958年以来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接受了本届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最悬殊的一个比分,输了。0:3,也是对福格茨所说的“打得好看的都回家了”的最大的讽刺,瞧瞧跳舞一般的巴西队,激情四射的法国队和永远向前的荷兰队,他们应该无话可说。
没有多少人感到意外,甚至也没有人们事先想象的德国球迷闹事,也许是有关各方的防范措施做得好,也许是德国人觉得他们的老爷车在这种情势下输给这样的对手并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这场失败其实不仅是德国队的失利,尽管他们一个个都三十好几,是球场上的大龄青年了,但他们也只是竭尽全力地听从指挥而已。更重要的事实是,这场失败意味着传统德式足球同世界性发展趋势的脱节。日尔曼军团历来强调坚韧不拔的意志,并藉此赢得了昔日的辉煌。意识当然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没错;但物质毕竟是第一性的,足球场上拥有最终发言权的还是脚。海因里希一次次地强行传中,不讲究战术上的迂回;塔纳特一次次地大力射门,不追求技术上的变化,失败的结局自然是命中注定。同时,推崇技术、保护进攻的新规则的出台更使勇猛有余的德国人无所适从。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克罗地亚人灵活的跑动、轻巧的盘带,他们只能用粗野的动作来维护场面,以往的韧劲似乎也被消磨殆尽。曾经习以为常的拳脚功夫派不上用场了,只能肝火直冒,比埃尔霍夫就不停地同裁判理论;而情急之下又本性毕露,沃恩斯的那一踹是必然的。
德国队输了,我们肯定会为这支曾经长时间赢得我们尊敬、信任甚至崇拜、嫉妒的球队感到惋惜,但在这样的淘汰赛中,我们宁愿看到克罗地亚队的胜出;我们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哀其不胜,怒其不变”——一成不变的阵容、一成不变的打法,甚至连信心和意志也是一成不变的。
德国队输了,我们也许会恨将他淘汰出局的克罗地亚队,同情年老色衰的德国队;但如果德国队赢了,我们就会更恨将新生力量扼杀的德国队,更同情克罗地亚队一如我们同情尼日利亚队、墨西哥队、巴拉圭队。我们喜欢德国队,我们感谢他们为我们写就的足球教科书,但我们不喜欢永远只有一个版本只是一个版本的教科书。
如果德国队赢了,我们甚至会厌烦这届不让人看到任何新意与生机的世界杯,厌烦多年的一成不变,厌烦始终的弱肉强食,厌烦那些屡说不爽的预言家,厌烦这个没有一点戏剧性的足坛。
但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我们所企盼的结局,一种令所谓行家跌破眼镜但却绝对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合理性。